当然,本书中仅仅反映了本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是否完整,尚有待未来时间的检验。在我看来,投资学是没有标准教科书的。投资基本上与开车相似,只有不断地实践,水平才能慢慢提升。
本书的书名为《白话投资》,意思就是用大白话的形式来描述普通大众眼中高深的投资行为。用财经专业人员的眼光来看,本书的内容可能十分肤浅。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肤浅性”,我相信它一下子就拉近了与非专业的各行各业民众的距离。如果本书起到一定的增强民众投资信心、树立正确投资理念的作用,那么出版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本书出版之际,整个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正在正确方向上疾行的中国,崛起中的中国会提供给我们每个人平等的机遇。只要拥有了正确的投资方法,财产性收入的财富数量一定可以远远超过工资收入!
最后,还是感谢江涛女士将本人的博客内容编辑整理成一本书,没有她的谆谆劝导,我几乎认为本书没有面世的必要。那样的话,读者也就看不到今天的《白话投资》了。
2007年12月中旬
版序
价值投资,熊市中才体会到“知易行难”
2008年初,《白话投资》问世。当时中国举国上下几乎人人都奉行价值投资;一年后的今天,价值投资却开始被各路专家学者大加鞭笞。尤其是美国的巴菲特实时上演的被套大戏,让众多“价值投资者”的神经再一次绷紧:价值投资真的失灵了吗?
让《白话投资》升级为《白话投资》20版,就是要复原2008年在中国被扭曲的价值投资的真面目。牛市中《白话投资》一带而过的价值投资之精华部分,熊市中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投资有小学水平足矣”是我在《白话投资》中的一句惊人之语,但今天看来依然是道理十足。2001年的年中,国有股萌发减持冲动,一位仅小学水平的老母亲对儿子说:“国家都不要的东西,你还留着它干什么?”如果大学水平的聪明儿子对妈妈朴实的思想多一份尊重,后来的四年熊市则可简单避开。
在正确的投资决策背后,依据的往往是简单而不复杂的常识。只是大多数人往往忽略常识,成年后尤其如此。其实,常识在投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为什么仅仅凭借常识还是不能战胜市场?眼下的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让我们离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越来越近。
在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眼中,因美国雷曼兄弟倒闭而放大了的全球股灾,促使全球的股票价格迅速“便宜”,或者说,目前全球的主要蓝筹股大多已经进入了价值低估区间。但现在的情况恰恰是:几乎全球的所有人均得了“灾难后恐惧症” 。很多人连握住股票不卖出都难熬难忍,更不用说再拿大把的真金白银去投资股票了。
价值投资的原理就是寥寥几个字,但能按原理操作的人凤毛麟角。价值投资的精华就是用四五折的价格买一元价值的优秀公司的股票。但当优秀公司的股票价格真正在各种利空的不断袭击下,跌到价值的四五折时,人们往往不敢应用任何理论买进。“叶公好龙”的现实版本不断翻新,价值投资现在就已经成为这样一条奇特的中国龙。
其实,我在《白话投资》中说的“做投资最好是小学水平”,其中最重要的一层意思包含:“小学时我们基本没有钱的概念,恐惧贪婪的情绪也没有成年人那么强烈,脑子里也没有对世界主观的、错误的认知。那么,在冷清的市场进场买,也就是按书本办事,就没有了成人恐慌后的离场情结;从热闹的市场里退出,也可以按书上说的做就可以了,成人的贪婪本性在儿童时应该还没有体现出来。”(见《白话投资》第19页)
理性是价值投资人最需要的性格,其他诸如经济学、投资学等高深理论,一旦脱离了理性和常识的基础,往往会对未来的预测演绎出截然相反的错误推断。
价值投资,知易行难,难就难在人们总克服不了成年后忽左忽右飘忽不定的恐惧与贪婪。价值投资理论没有国籍,恐惧与贪婪同样也没有国籍。
如果说价值投资在国内有什么错误的话,错误的是国内的执行者,而绝对不是价值投资理论的本身。
再次回到常识的层面。按当年那位仅小学文化水平的妈妈的观点,现在可能又到了“既然现在国家控股的汇金公司都在买进股票,那为什么我们还不买”的时候了。但此时的常识运用需要的不仅是克服人性中的莫名恐惧。因为股票价格便宜的同时,往往伴随的是铺天盖地的对经济萧条与衰退的恐怖预期。而且在此时入场仅凭常识而没有足够的眼光与勇气是绝对做不到的。
事实上,如果我们真能克服恐惧本身而身体力行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投资赚钱一定会变成简单而快乐的“大富翁游戏”。
《白话投资》20版就是希望用白话的形式,将我们近年来坚持价值投资的心路历程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用事实来证明,价值投资在国内一样有效。
这本结集而成的纪实体博客也充分说明了投资是门不断犯错的学问,但更重要的是,它也说明了投资一点也不怕犯错,就像开车不怕小磕小碰一样,只有不怕小磕小碰,我们的开车水平才能日渐长进。投资也只有不怕犯错和同时不犯致命错误,我们才能持续地让财产性收入在未来远远超过普通人的工资收入,成为“财富自由空间”里的一员。
价值投资,熊市中才体会到是知易行难!相信连续读《白话投资》系列读本的读者在全球特大熊市后,能克服“灾难后恐惧症”,勇敢理性地知难而上,继续坚持价值投资不放松。
再次感谢《证券市场红周刊》的江涛女士,没有她的执著与坚持,以连续剧标榜的《白话投资》估计是没有第二集了。
2009年1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