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所面临的绝不仅是肉体的惩罚。因为在世俗社会里,一个人在生意上丧失信用、不能及时还清债务,就会被世人所蔑视。在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里,当摩莱尔公司不能兑现自己开出的期票时,父子两人竟然打算自杀,“用血来洗清耻辱”。大文豪狄更斯之所以在其多部作品中能让读者对苦难儿童的生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描写,是因为他对那种生活有亲身的体验。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出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后勤部门的一名小职员,收入低微,却嗜酒好赌。狄更斯在八个孩子中排行老二,但却是长子。10岁那年,狄更斯的父亲因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被投入债务人监狱。小小年纪的狄更斯,为父亲的不幸而备感惶惑、耻辱,但又必须协助母亲担负起繁重的家务。他照顾弟妹,变卖家具杂物,并到监狱探望父亲。为了糊口,他11岁就去鞋油作坊当童工,粘贴商标,包装一瓶瓶的鞋油。他干得很熟练,作坊主就叫他在橱窗里表演包装技术,作招揽生意的活广告,任人围观。这种侮辱、践踏人格的遭遇,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伤。如果债务还有其一丝可取之处,那就是它所留下的烙印,造就了狄更斯不朽的著作。
中国有句古话,叫“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当欠债者无法还钱的时候,那么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偿命了。于是,就有了另一句古话,“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当债务人碰到熊市的时候,结局很可能就是“要命”。
新一轮的大牛市波涛汹涌地夹着热浪席卷而来,给中国股民的钱包送来了数不清的钞票,但却给老股民许国鸿送来他此刻最想要的死亡判决书。
2006年12月7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许国鸿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不服,旋即上诉,要求法院判处自己死刑。2007年2月8日,江苏省高院依法做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许国鸿为之彻底绝望。
故事的主人公曾经与大名鼎鼎的杨百万在中国股市江湖处于双雄并立的地位。是什么把他推上了绝路呢?
2006年4月18日凌晨3点左右,江苏南京丹凤街附近一套普通的居民楼房。为找工作奔忙了一天的大四女生许祯沉睡于她美好的梦乡。如果不是因为上一轮大熊市,这位受过良好教育的漂亮女生将得到她梦中所见到过的一切美好事物。但此刻,一向视她为掌上明珠的父亲许国鸿正缓缓走近她的床边。这是她在人世间唯一的亲人。透过外间的灯光,许国鸿看着熟睡中的女儿,片刻之后,他缓缓地伸出了自己的左手。“开始一个手掐,掐她的脖子掐了几分钟,她醒后开始挣扎。”许国鸿记得左手被女儿抓了一下,“她挣扎到地上,我又用两只手掐住她的脖子,掐了十几分钟。她抓我,我的手就掐得更紧了,她就慢慢不动了。”因为房间里并没有开灯,女儿的表情许国鸿也看不清楚,也不知道女儿是否认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