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市场之间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同样在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因为只包含了较小的样本,PE比较低,但是纳斯达克就很高,所以这很难比较。
一些人简单拿我们国家的PE跟美国比,这是不可比的,似乎美国的标准,中国就不是标准,但美国因为证券市场强大了,所以它就制定标准。
在这点上,李振宁从来不迷信,既不迷信洋教条,也不迷信书本,他说,没有绝对的标准。“在上世纪初,美国教授如果没有在欧洲留过学,回来就不被人家认可,现在反过来,如果不在美国留学,就被认为水平不够。主要因为美国经济强大,是它在制定股票市场的标准,而在制定标准时不可避免把本国利益带进去。”
而且,李振宁还认为,不同行业,市盈率应该不一样。PE这些都是短期指标,比如实销率、实现率等四个比率,但看企业不是简单地看比率。即使在国外,不同行业所给的PE是完全不同。比如在美国,生物制药可能是50倍以上,看有些公司400倍都有,中国的生物制药到美国也是100倍的都有。
最后,李振宁认为,对于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不一样,市盈率也会出现不同。“不同的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PE也不同,因为企业有不同的生命周期,是正好在朝阳阶段还是在往下走,给的PE都不同,这很复杂。”
之三:战略决定战术
在选择好股票之后,李振宁认为,买卖时有一个战略和战术的问题。
在李振宁看来,一个成功的投资家首先要有战略眼光,对国民经济大趋势与股市趋势要有准确的把握;其次,必须非常自信,有坚强的毅力,很好的定力,不为市场情绪所左右;最后,投资家要善于捕捉市场先机,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
“成功的投资家知道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次要!这些人往往先把重要的东西抓住,而细枝末节则管得少。”李振宁认为,在大的战略决定之后,甚至战术也决定了,那个时候,才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
实际上,在各类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中,市场经常有情绪,这种情绪是人的情绪的反映,而且,市场情绪随时会有变化,当股市涨到一定程度,担心的情绪可能会占上风,在某种政策或者某个因素导火索下,市场情绪就会造成短期市场的波动。
李振宁举例,“拿我们从2005年到2007年的行情来讲,从1000点到5000点,中间也走过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轮动的。”
“2006年春节前1100点,春节后到1700点,这个过程中基本是股权分置改革造成的,只要有公司做股改,送几股,这只股票就会暴涨一下,在这种情况下,蓝筹股涨得不快。后来在1700点进行了调整,当时的信号就是有色板块,当时有色板块大幅调整,这与国际期铜等调整有关。再后来,指数向3000点进发,结果大部分股票不动了,而前期滞涨的蓝筹股开始补涨,而且涨很多,而其他股票有的不涨还跌。到3000点,市场又进行了一段调整,当时一个背景是很多大银行都上了市,这时候工商银行也都涨到6.7元,以后一调调整到4元多;再之后从3000点到4300点,又是蓝筹股比较郁闷的时候。”
他继续解释:“这些涨跌都有一个来回的轮换,情绪有时候会到这,有时候会到那,在4000点之上,本来还可以走高一点,政府出手了,政府用印花税政策表明要抑制投机,鼓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