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念是金融投资专业,在纽约时对于导师格雷厄姆的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就非常感兴趣,并进行实地考察和详细研究,毕业之后又在他父亲的保险经纪公司当过两年的市场推销员,因而他对保险行业有深刻了解。
当“小巴”还是报童的时候,他就对投递辖区内《华盛顿邮报》的路线细节了如指掌。在内布拉斯加大学时,他还兼任营业部主任为《林肯》杂志社组织推销,跑遍了附近六个村的市场。后来,他的公司又收购并经营《水牛城新闻晚报》,并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实际经历和丰富的经验,对于他后来大比例参股投资《华盛顿邮报》,对于他慧眼识金并巨额挺进美国广播公司,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巴菲特注重选择传统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在于相对来说已经发展进入成熟期,经营业绩比较稳定,盈利能力具有持续性;而且,其市场份额能够随着总体经济规模和人们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
最典型的当数可口可乐和宝洁公司。可口可乐虽然是很普通的日常软饮料之一,但它也很不平常,不仅知名度非常高,而且占据了行业龙头。它的市场份额随着总体经济增长而不断上升,盈利能力也相对比较稳定,属于经久不衰的那种行业。宝洁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洗涤剂和化妆品生产厂家,这个行业的成长同样比较为稳定,利润相当可观。这些传统行业给巴菲特带来了稳定的股利回报和持续的股票价格上升,使得他的价值投资获得空前的成功。
然而,巴菲特并不贪心,他对于高科技、互联网的泡沫却避而远之,即使是戴尔、微软和英特尔这样的优秀公司也没有介入。巴菲特认为科技类企业最大的难点在于现金流的估算。他在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1998年的股东年会上说:“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通过投资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我涉及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怎样。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发展,但我不会成为这个国家这类企业的行家,第100位、1000位、10000位专家也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表面上看,这让巴菲特失去了很多机会,但这也使得他能够在新经济泡沫破灭之时幸免于难,不但能逃过灭顶之灾,还能脱颖而出并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在选择投资行业时,特别看中这些行业是否具有特许经营权价值,其特许权是否具有持久性。
金融保险和报纸媒体行业都是要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特许才能成立的,因而是由政府创造的竞争优势。政府赋予的特权是最明显的行业壁垒,如许可证、专利权、商标,或者其他将潜在的竞争者拒于安全距离之外的保护措施,因而一般情况下都能使得这些行业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即使这些行业壁垒日益降低,业内竞争日趋加剧,所有的独家特许经营权和政府颁布的特许经营权也不可能全部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