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搏击次级债风波
对宏观经济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们也许都会关注美国最近一轮次级债风波。美林银行损失了80亿美元,眼看着CEO的饭碗都保不住。各金融机构收紧住房贷款的发放,住宅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直至要威胁到美国的经济,美国总统小布什多次站出来说美国政府会采取行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了50个基点的大幅度下调利率。整个金融机构乱成一锅粥,关于次级债的任何一点点风吹草动不仅成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的头条新闻,欧洲大陆各大媒体乃至于中国的财经媒体的神经也被它牵动。人们心事重重,好像自己快要被美国次级按揭债按倒在地。
巴菲特却对此兴奋不已,证券市场价格跌得越厉害,他越高兴。按他老人家的一贯逻辑,一般而言,当市场出现混乱调整时,真实的投资机会就会出现。虽然他也并不清楚市场的调整底部在哪里,调整何时会结束。随着美国次级抵押债务市场风暴正趋严重化,全球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纷纷抛售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唯恐避之不及,引发全球股市大跌。在普通投资者六神无主的情况下,巴菲特却气定神闲,因为他在市场动荡时看得更远,趁普通投资者退避三舍时,他考虑的却是如何在市场动荡中渔利。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投资策略明显贯彻了他的这一思路。美国证交会(SEC)公布的文件披露,该公司二季度大量增持美国金融股,这在大多数市场人士看来是逆市场趋势之举。因为2007年以来的次级债动荡使得金融股表现不佳,标普500指数金融板块今年来的累计跌幅已超过了10%。巴菲特二季度增持了8700万股美银(BankofAmerica)股票,季末的市值为4253亿美元;他增持了2550万股的美国银行集团(USBancorp)股票;他还增持富国银行股票,目前的总持有规模为2577亿股,季末的市值为8396亿美元。
4熊市中的套利机会
巴菲特以价值投资闻名于世。提起巴菲特,人们总是联系到巴菲特的长期持有理念。其实,巴菲特也经常进行短期炒作。在1985年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年报中,巴菲特有这样一句原话:“当我们的钱比想法多的时候,我们有时会进入套利领域。”所谓套利就是买入一只股票并不打算长期持有,而仅仅是等着有人出更高的价格接手。
在纽约证交所有一只叫DOV的股票,这是一家重工业企业,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汽油泵管道、自动印刷线路板组装器,再到拖拉机牵引器,无所不包。由于和终端消费品距离很远,不仅普通的中国人不了解它,甚至连美国的专业投资者对它也知之甚少。但它没有逃出巴菲特这个老猎人的眼睛。整个20世纪90年代,这家公司的内部经营非常良好,并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扩张了其收益和利润。但从2001年起,整个行业进入萧条状态,股价上不去,并于2002年开始股价不断下跌,到2003年初股价才见底。巴菲特从2001年1季度开始悄无声息地建仓,并在此后的两年内一路小跑前进,持续增加买入量。因为巴菲特从DOV多年持续增长和盈利纪录上嗅出,一旦萧条期过去,股价将会回升。果然,到2003年底,巴菲特开始卖出这家公司的股票时,股价涨到了历史最高点。